350vip浦京集团:德育之窗┃觉察自己,看见彼此 ——350vip浦京集团寒假亲子沟通心理小贴士
德育之窗┃觉察自己,看见彼此
——350vip浦京集团寒假亲子沟通心理小贴士
疫情形势的变化让我们迎来了史上“超长寒假”,但是“神兽出笼”后让不少家长开始“头疼”,长期的居家生活,很难让亲子之间相看两不厌,冲突的产生往往来自于沟通的问题。那么,在长期的居家生活中如何从根源上避免亲子沟通问题,减少冲突的产生呢?在这跟家长们分享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提出的沟通模式,看看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时彼此是哪种模式?
沟通的三要素
萨提亚模式沟通三个要素:自我、他人、情境
(1)“我自己”:内在和谐、做自己的主人;
(2)“我”与“另一个人”:关系和睦;
(3)“我”所处的人际系统(家庭或组织):社会和谐、家庭或组织成员之间和谐、协作、有凝聚力等。
人们并非生来就会沟通,沟通是学来的,而且多半还是模仿他人的结果,我们主要是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沟通,然后变成我们习惯的模式。所以我们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沟通模式是非常重要的。
沟通的五种模式
基于三要素萨提亚提出五种沟通模式:讨好型、指责型、超理智型、打岔型和一致型,通常我们在压力状态下的沟通是前四种模式,但是这四种在沟通时都没能全面关注到自我、他人和情境三者,只有第五种一致型,自我、他人、情境三者才得到统一,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,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。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五种模式的具体表现:
一、讨好型
只关注他人和环境,没有自己。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。沟通时经常说“都是我的错”、“我不值得”、“你喜欢怎么样?”“没事没事”。认为“我很渺小”,“我很无助”,“我一无是处”“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”。表现出恳求的表情与声音,软弱的身体姿势。行为上过分的和善,道歉,请求宽恕、谅解,让步。
二、指责型
只关注自己和环境,没有他人。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,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。沟通时常说“都是你的错”、“你到底在搞什么?”、“你从来都没做对过”、“要是你……就……”,认为自己就是权威。行为上表现攻击、独裁、批评、吹毛求疵。
三、超理智型
只关注情境,没有自己和他人。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,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。沟通时言语总是客观的、引述规条和抽象的想法,使用冗长的解释、复杂的术语,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,很少涉及与人有关的感受,常说:“人一定是要讲逻辑的”,“一切都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”,“人需要冷静”,认为“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。”
四、打岔型
自己、环境和他人都没有。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,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、讲笑话、打断话题、辞不达意、不愿意真正去面对。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,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,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。言语上漫无主题、东拉西扯,情绪上波动混乱,满不在乎,身体多动、插嘴、打扰,为了转移注意力。
五、一致型
重视自我、他人和情境。具有高自尊,内在和谐。语言上带有感受、思维,可以表达自己的期待、愿望、不喜欢,是开放的,愿意聆听别人,相互分享,尊重自己、他人,也能顾及到环境。认可压力的存在,虽有时惶恐,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,有坚强的毅力,正视自己处于压力之中,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,为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努力。
觉察自己,看见彼此
觉察是为了更好地看见,看见是改变的第一步!了解这五种沟通模式,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自己平时和孩子的沟通时彼此是哪种模式?
首先,请家长们邀请孩子与自己心平气和坐下来,觉察双方在沟通时最常出现的是哪种模式?
第二、根据双方的沟通模式,双方面对面做出该模式的经典动作,并坚持一分钟;
第三、感受这一分钟的身体感受、心理感受以及思考当下最想做出的改变是什么;
第四、结束后双方坐下来分享感受和想法;
第五、请双方交换角色做出对方沟通模式的经典动作,体会对方的感受;
第六、结束后双方再次分享感受;
第七、协商如何调整目前不理想的沟通模式,努力形成一致型的沟通模式。
只有一致性沟通才能引导出互相滋养和支持的关系,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。
一致性沟通让我们和孩子都能学习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,做真实的自己!当我们与孩子出现沟通问题的时候不妨先停止无效的沟通,先回头看看我们的沟通模式,及时作出调整。
供稿:德育处
撰文:陈燕梅
图片:来源于网络
审稿:朱仁贤、高亚席、汪姿妤
审核:办公室